在美国的初中生和大学生中,一直非常时尚“间隔年”计划。所谓“间隔年”,指年轻人在升学前或者毕业之后、工作之前,用一段时间去游学、实践或考虑。在“间隔年”期间,美国学生都会做些什么?近日,美国林肯高中双语系主任方帆,向记者介绍了他眼中的美国学生“间隔年”。
中国年轻人报:“间隔年”在美国学生中非常时尚吗?
方帆:据了解“间隔年”在欧洲,尤其是英国,很时尚。美国是近期几年才时尚起来的。“间隔年”大多发生在上大学之前,也有发生在大学毕业后、读研究生之前。
中国年轻人报:他们学生对于“间隔年”,有哪些担忧吗?
方帆:据去英国念书的学生说,英国某些学校是规定学生需要有“间隔年”的,没有任何担忧。目前美国也有愈加多的大学,开始有“间隔年”政策,如旧金山州立大掌握为有“间隔年”计划的本科生保留学籍一学期或一年。
我有位朋友麦克在英国读大学,大学毕业后他借助两年的“间隔年”时间在银行实习,并积累了不少经验。后来他的“间隔年”历程让他如愿考上了美国一所名校的MBA,美国大学的MBA课程就需要考试报名学生有两年的“间隔年”经验。
“间隔年”的活动不少就是社会活动甚至工作实践。参加过“间隔年”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、更成熟,当然也更容易找工作,做什么着急升学呢?
中国年轻人报:社会对学生的“间隔年”计划有什么样的支持?
方帆:学校支持包含:第一,高中开设 “大学及职业生涯教育”必学课;第二,高中和大学都有专职顾问,专门辅导学生选课,确定生活目的、“间隔年”活动等;再者,大公司、大学、研究机构等会与高中紧密合作,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实习,提前让学生接触社会。
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则只限于福利救济。没收入了,就有资格享受免费或低费医疗、粮食券或现金补助。在税收补贴方面也有低收入补贴。
中国年轻人报:在“间隔年”里,他们会去干什么?
方帆:在读大学之前的“间隔年”,有些学生会到社区大学去补课,特别是补数学课。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,靠高中老师宽松的给分被名校录取,所以期望在上大学之前补习一下,免得到时候那样辛苦。我一位朋友在一所社区大学任教,那里有专门给“间隔年”学生补习数学的数学班。
也有学生参加强学专门为新生举办的“间隔年”课程。课程没真的的大学那样严格,成绩也不计入档案,旨在让学生在没重压的状况下提前体验大学生活。
有些学生在“间隔年”期间去工作。因为大学学费非常贵,美国父母一般不会给儿女交学费,这个时候学生就要自力更生,自己打工赚钱交学费。
学生在“间隔年”期间也可以去做义工。社会上几乎所有些工作机构,都向义务工作者开放。我有学生在“间隔年”去学习养蜂,还有些出海跟渔民学捕鱼。还有学生会去别的国家做义工,如跑到日本去参与保护海豚。
中国年轻人报:学生和父母如何看“间隔年”?都非常支持吗?
方帆:我的学生娜塔莉被旧金山州立大学录取。但她感觉对我们的前途尚有疑惑,所以暂时不想去上大学,而是期望有一年的“间隔年”以更明确我们的目的。她的“间隔年”计划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。
现在,她早上在旧金山一家蛋糕店,帮忙做蛋糕和甜甜圈,与招呼客人,下午去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,譬如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会等。娜塔莉感觉有如此一个“间隔年”,更能够帮助将来的成长和进步。其实在美国,当孩子年满十八岁,父母就完成抚养国家将来纳税人的义务了,没父母会阻止孩子的“间隔年”计划。至于学校,不少大学都设立了“间隔年”服务政策,鼓励学生参加“间隔年”的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