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教版高中政治必学二要点汇总
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
1、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
1、国家: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,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。
2、国家性质,即国体,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里的地位,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。迄今为止,国家有奴隶制国家、封建制、资本主义国家,这三类型型的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;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国家。
世界上从来没抽象的,超阶级的,“全民”的民主
(一)人民民主专政: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
1、国内国家性质(国体)(a):国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,人民当家做主。
2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最大特征(b):
(1)本质:人民当家做主
(2)最大特征:对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人民实行民主,
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。
(3)人民民主具备广泛性和真实性:
广泛性:①民主权利广泛。②民主主体广泛;
真实性: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规范、法律和物质保障;
②伴随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,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达成
③国内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收获,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
3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程度(b):
(1)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,是国内国家存活进步的政治基石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。
(2)坚持人民民主专政,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。
只有发扬民主,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;
只有坚持专政,才能维护国家的专政职能,才能保障人民民主,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。
(二)政治权利和义务: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
1、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(a)
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(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,
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,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)
②政治自由(公民依法享有言论、出版、集会、结社、游行、示威的自由)
③监督权(批评权、建议权、申诉权、控告权、检举权等)
2、公民需要履行的政治义务(a)
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(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)
③维护国家安全、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。
3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(c)
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。
(国内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、平等地履行义务、平等地适使用方法律。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推行处罚方面,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)。
②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的原则。
(关系:国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。权利的达成需要义务的履行,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达成。
需要:①树立权利意识,珍惜公民权利。②树立义务意识,自觉履行公民义务。)
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。
(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,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。)
2、国内公民的政治参与
(一)民主选举
1、不同选举方法的特征(b)
①直接选举(海选) ②间接选举
①等额选举(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) ②差额选举
2、选择不同选举方法的制约原因(b):社会经济规范、物质生活条件、选民的文化水平
3、国内的选举规范:国内使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法,并常见实行差额选举。
(二)民主决策
1、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法(b)
①社情民意反映规范(有益于拓宽民意反映途径,是决策机构科学决策的基础)
②专家咨询规范 (有益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)
③社会公示规范 (有益于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)
④社会听证规范 (有益于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策略可能存在的不足,并加以修正、健全)
2、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(b)
(1)国家:
① 能够帮助决策充分反映民意,体现决策的民主性。
② 能够帮助决策广泛集中民智,增强决策的科学性。
(2)公民:
①有益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,推进决策的推行。
② 有益于提升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,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。
(三)民主管理
1、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(a):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(村委会、业委会)
(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。不是基层政权组织,不可以履行政府职能)
2、实行农村村民自治(基础是自己选举当家人)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(b)
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渠道,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,
也是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。
(四)民主监督:
1、民主监督方法(a):
①信访举报规范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规范
③舆论监督规范 ④监督听证会、民主评论会、网上评议政府等
2、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(b):
(1)意义:既有益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,也能够帮助激起公民关心国家大事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。
(2)需要: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,敢于同邪恶权势进行斗争
②需要采取合法方法,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,不可以干扰公务活动。
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
3、国内政府是人民的政府
(一) 政府的职能:管理与服务
1、国内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(c)
(1)法律地位:国内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实行机关,是国家行政机关。
(2)国内政府的职能:
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父母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
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加大社会建设
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
(建设服务型政府: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政府提升为经济社会进步服务、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)
(二)政府的责任:对人民负责
1、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(b)
(1)宗旨:为人民服务。
(2)工作的基本原则:对人民负责。 需要: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。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。
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办法。
2、国内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的渠道(a):
开设热线电话;设立信访部门,推行电子政务,依法打造行政仲裁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规范。
4、国内政府受人民的监督
(一) 政府的权力:依法行使
1、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和意义(c)
(1)必要性: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策略、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需要,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。
(2)依据:宪法和法律
(3)意义: ①有益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
②有益于加大廉政建设,增强政府的权威
③有益于预防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,提升行政管理水平
④有益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、遵守法律、维护法律,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
2、依法行政的具体需要(a)
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需要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,用于负责、敢于担当,坚决纠正不作为、乱作为,
坚决克服懒政、怠政,坚决惩处失职、渎职
3、审慎行使决策权(b)
政府需要审慎行使权利,坚持科学决策,民主决策,依法决策;
打造完善决策问责和纠错规范,但凡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解决预防和纠正
(二)权利的行使:需要监督
(权力是把双刃剑。政府全力运用得好,可以指挥的法、令行禁止、造福人民;权力一旦被滥用,超越了法律的界限,就会滋生腐败,贻害无穷。为了预防权力的滥用,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。 )
1、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(b)
①重点是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。
这个机制,一靠民主,要切实保障的大家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。
二靠法制,要坚持用规范管权、管事、管人。
②打造全方位的行政监督体系。
③全方位推进政务公开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2、行政监督外部体系:国家权力机关;司法机关;中共;人民政协;社会与公民。
行政监督内部体系:上级政府、监察部门、法制部门、审计部门。
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
5、国内的人民代表大会规范
(一) 人民代表大会:国家权力机关
1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(b)
(1)人民代表大会
①性质:最高国家权力机关
②职权:立法权(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)、决定权、任免权、监督权
(2)人大
①性质:最高国家权力机关
②常设机关:全国人大常委会
(3)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: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,讨论决定本行政区的重大问题并监督推行
2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(b)
地位: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要紧组成职员
权利:审议权、表决权、提案权、质询权
义务:帮助宪法和法律的推行,与人民群众维持密切联系,听取和反应人民群众建议和需要,
努力为人民服务,对人民负责,并同意人民监督。
(二)人民代表大会规范:国内的根本政治规范(政权、政权组织形式)
1、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规范中的体现(b)
(1) 人大规范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。
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规范
(2)体现:
①人大与人民关系:人大代表民主选出,对人民负责,受人民监督,决策少数服从多数。
②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: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,对人大负责,受人大监督。
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: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,合理划分职权,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。
2、人民代表大会规范的优越性(b)
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
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
6、国内的政党规范
(一)中共执政:历史和人民的选择
1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坚持以中共为领导核心(c)
① 只有坚持中共领导,才能一直维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
② 才能维护国家统1、民族团结,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
③ 才能最广泛、最充分地调动所有积极原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
2、中共的执政办法(c)
① 党坚持科学执政、民主执政、依法执政
② 依法执政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法,有益于保证党一直发挥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用途。
(二)中共:以人为本,执政为民
1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(a):包含邓小平理论、三个代表要紧思想与科学进步观
2、达成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要性(b)
① 相信哪个、依赖哪个,为了哪个,是不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,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
② 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。
③ 党一直把达成好、维护好、进步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
(三)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: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政党规范
1、国内的政党规范的基本内容、优越性(b)
(1)国内的政党规范: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
(2)基本内容: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。中共是执政党,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。
②多党合作的首要条件和根本保证:坚持中共的领导。
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:“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、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”。
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:遵守宪法和法律。
⑤多党合作的要紧机构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
(3)优越性: ①有益于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
②有益于进步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
③有益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
④有益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
7、国内的民族地区自治规范及宗教政策
(一) 国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:平等、团结、一同兴盛
1、国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(a):国内已经形成了平等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。
2、处置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(b):民族平等、团结、一同兴盛
(民族团结的重要程度: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 ②是社会稳定的首要条件
③是经济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)
(二) 民族地区自治规范:合适国情的基本政治规范(b)
1、内容:在国家统一领导下,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地区自治,设立自治机关,行使自治权的规范。
2、优越性: ①有益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
②有益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
③有益于进步平等、团结、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
④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如火如荼。
国内的宗教政策(b)
1、国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: 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,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
2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: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
3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:既要反对境外权势干预国内宗教事务,又要在平等友好基础上拓展对外交往
4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